服务热线
0571-86684288
消费降级了,楼市疲软了,股票也一直在3000点附近逛荡,唯有银行存款月月上涨。
有大笔存款的人都得面对个棘手难题:怎么样才可以在保证钱袋子安稳的情况下,让自己的财富不断增值呢?
一涨一跌直接让兴盛了好多年的银行定期存款不香了,就连许多银行自己的工作人员都已不再配置大量定期存款。
许多不想承担风险一心追求稳定收益的储户,第一选择就是把钱存进银行定期账户,这也是80%以上的中国人最常用的储蓄方式。
这几年银行利率明显降低了,三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差不多降到了1.8%上下。
这意味着储户存入100万元,三年时间的利息收入会从原来的3.3万元锐减至1.8万元。
每年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商品的价值都在不断上涨,尤其是生活必需品、房价以及医疗教育等大宗支出,几乎年年都在涨。
许多明白人已经反应过来,虽账户上的数字有所增长,但真实购买能力其实是降低了。
因为定期存款利率一直降低,一种更吸引人的理财方式—大额存单,开始受到储户们的关注。
相较于传统定期存款,大额存单利率较高,尤其对有大笔存款的储户来说,选它收益更多。
2024年,各银行的大额存单利率在2.15%至2.70%间波动,储户可按不同期限挑合适的存单种类。
三年期的大额存单,在一些银行的利率达到2.65%比同期限的定期存款要高出近1个百分点。
表面上这个差距不算大,但你可别忘了这是大额存单,只要基数大了,虽然只差1%,那也是笔不小的收益。
以一笔50万元的存款为例,如果存入定期存款,三年内的收益将为1.8万元。
而若选择大额存单,三年期利率2.65%将带来接近4万元的收益。相差了两万多块钱,那要是500万呢?
预存的资金量越大,同银行周旋的空间就越多,大额存单本身就是一种商品,价格也同样是可以上下浮动的。
如有储户想在急需用钱时少损失点利息,那大额存单的转让功能能带来一些便利。
即使提前取出会损失一些利息,但跟定期存款提前支取只能按活期利率算相比,这点损失就不值一提了。
要是投资者想图安稳,可又不想把钱死死地攥在手里,大额存单就会是一种挺灵活的选项。
有一部分人很喜欢把钱拿去做长期投资,又不想承担太高的风险,那储蓄国债对他们来说就挺合适的。
储蓄国债是国家发行的债券,有政府作担保,安全性极高,在这一点上我认为永远超过银行存款。
这些年地方银行频频爆雷,一旦银行只有少数的现金流供储户支取,那存单上的数字再高也只是一张废纸。
而国债就不一样了,按照我国现在的局势,根本就不存在政权风险,国债的安全性应当是所有打理财产的产品中最高的。
很多储户都爱买储蓄国债,一是因为这类国债利率较高,二是因为支取起来很便利。
储蓄国债虽在发行期内不可提前支取,但在发行结束后,储户可按持有时间提前支取。
持有满一年但不到两年的国债,仍可享受年利率1.1%的利息,这比定期存款提前支取时按活期利息计息要优厚得多。
储蓄国债之所以备受青睐,重点是它不仅能稳定产生收益,还为资金的长期安全性提供了有效屏障,因而成为抵御通货膨胀及市场波动的优选策略。
只不过国债也有一个最大的缺点,实在是太难买了,大部分银行网点的国债额度在开售当天就会卖光。
所以呀想买到国债的储户,得先晓得国债发行时间,早点预约购买,这才是买到国债的关键法子。
要是存款多那就得搞分散投资,这样能降风险、增收益,老话说的好鸡蛋绝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。
现在这市场,老靠一种投资方式,经济一波动就容易失控。所以一定把钱分一分,在不同的市场环境里,才能拿到更稳当的收益。
若有储户存有六十万元,可从中拿出二十万元投入大额存单,如此既可得高利,又能保有些许流动性。
接着拿20万元去购买储蓄国债,如此一来,钱既能确保安全,还能获得长期收益。
挑一些风险比较小的打理财产的产品来投,像银行理财或者债券基金这类金融理财产品就挺合适。
进行这样的组合投资,不但能在各种市场环境下取得更稳定的回报,也能有力地减少单一投资带来的风险。
债券基金存在一定的市场价波动风险,但跟股票基金比起来,它的波动要小一些。
所以要是有人想得到比储蓄国债和大额存单稍微高点的收益,那债券基金或许比较合适。
这个时候选择一些中低风险的银行打理财产的产品,也可以通过“固收+”的模式实现更为灵活的投资收益。
如果说风控能力较强的话,也可以到股票市场里搏一搏,只不过股市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!
在市场风云变幻的环境中,采取分散投资的方法,既能保障资金安全,还能促进财富增值。
特别是在现在利率较低、通货膨胀压力又很大的情况下,光靠一种理财工具,很难达到财富管理的目的。
新情况一定要有新策略,我们要按照自己的经济条件、风险承受力及理财目标,调整资金的安排。
大额存单利率高,存取也灵活,现在很多人都拿它来代替定期存款。储蓄国债很安全,收益也稳定,给不想承担市场风险的投资者提供了很好的选择。
多元化投资策略,就是把不同的资产类别合理分配一下,这样不管市场环境怎么变,储户都能拿到最多的收益。
利用好这些工具,不但能让我们在不确定的经济环境里有稳定的保障,还能为日后的财富积累筑牢根基。
未来有效的财富管理策略,将是建立在深思熟虑的规划与明智选择之上的必然趋势。